與死神“賽跑”
至北京時間3月31日14時20分,緬甸地震救援的“黃金72小時”已結束,救出被困人員的“時間窗口”正在迅速縮小,但包括中國救援人員在內的國際救援力量仍在與死神“賽跑”。在災情最嚴重的曼德勒地區,中國探險協會應急救援直屬隊教官杜雷,正協同中國救援隊持續開展搜救工作。
位于曼德勒的天空公寓,由4座相互連通的11層樓宇組成。在地震前,因曼德勒地區電力供應普遍不穩定,天空公寓憑借24小時供電吸引了各方租客,其中包括為躲避緬甸北部武裝沖突而遷居的避難者,以及中、日、韓等多哥國家的外籍人士。
針對曼德勒市天空社區(sky villa)的救援情況,中國探險協會應急救援直屬隊教官杜雷介紹說:此次地震導致的建筑坍塌呈現明顯"斷裂帶效應",并非普遍性損毀。未處于斷裂帶的建筑基本保持完好,一旦在斷裂帶,則會遭受“千層餅”式坍塌。在這種地震波縱向摧毀形成堆疊結構的狹小空間(層間距≤1米),幸存者難以自主脫困,救援以"先搜索后破拆"為原則,通過生命探測雷達的波束穿透樓板,探測到存活者所在位置的遠近及深度,經過詳細、多次的篩查之后,確認其所在位置。即便通過生命探測鎖定幸存者位置,后續救援仍面臨嚴峻挑戰,稍有不慎即可能引發二次垮塌。
坍塌的廢墟 圖源:杜雷
杜雷在朋友圈中寫到:昨夜抵達,在坍塌的廢墟中聽到哮喘聲,懷疑是犬。然后就是商量商量商量商量,然后再用聲波探測儀探測;聽到較急促的呼吸聲,然后商量商量商量,然后就走了....今天破拆鉆了一個地下室,從極狹窄的縫隙中鉆進去,里面還挺大,水深50CM,瞎竄的時候見到水面有一處漂浮著人型的奶油....
作為中國探險協會應急救援直屬隊教官,杜雷具有專業的洞穴縫隙搜索技術經驗。在協會首批抵達震區的4人救援小組中,分為探測與搜救小組,杜雷主要負責搜救工作,進入狹窄的建筑夾層,在縫隙中搜索該位置可能幸存的人,確保任何生命跡象不漏檢。
物資援助
震后物資短缺,也是災區當前面臨的重大困難之一。
應緬甸政府請求,中國政府向緬甸提供的1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救災物資已經運抵仰光國際機場。物資主要包括1200頂帳篷、8000條毛毯和4萬余個急救包。后續物資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將很快運抵緬甸。
現在緬甸災區的溫度最高已達40度,救援隊從廢墟里扒出來的遺體已開始發臭。中國運輸過去的20噸消殺藥劑,僅曼德勒救援點,每日就要用掉3箱。與此同時,現場腐臭氣味愈漸濃烈,細菌滋生。多名當地人在朋友圈刷到幾棟坍塌樓體疑似即將爆破的消息,也還有人不斷轉發求助,稱在某坍塌物下新發現微弱的求救聲。
杜雷認為,與土耳其地震時有政府統一指揮的情況不同,這次緬甸地震現在政府部門基本沒法統一調度。現在主要靠建設部的災害管理局、地方消防部門和村鎮自己組織救援,很多事得靠老百姓主動幫忙。現在中國救援隊和其他國際隊伍都得自己聯系緬甸軍方和當地救援組織,想辦法把人員和物資調配起來。
中探協應急直屬隊捐獻的物資 圖源:中國探險協會應急救援直屬隊宛嵬(山鬼)
中國探險協會應急救援直屬隊準備援助緬甸的物資有2000個N95口罩和部分藥品,杜雷等人因救援要穿過反政府武裝控制地區,很多物資和救援設備都無法帶過去。目前只帶了血鉀檢測儀、血氧檢測儀、心肺監測儀、手動破拆套裝,SRT繩索系統一套、激流洪水套裝。
杜雷正在裝車 圖源:杜雷
杜雷與緬甸當地組織對接 圖源:杜雷
防疫措施
重災區除了霍亂疫情外,登革熱、瘧疾等流行病也爆發了。所幸中國救援隊所有隊員出發前都打了霍亂預防針,以此應對當地極為糟糕的醫療衛生狀況。
杜雷說:“出行之前應急部就已提醒我們,當地的建筑物有石棉風險。這邊的很多老舊建筑,當年在建造過程中使用了一些不環保的材料,建筑坍塌之后,會對身體產生較大的危害。”
救援人員在廢墟進行搜索排查 圖源:杜雷
在地震重災區,救援隊仍在堅守。3月31日上午,中方救援隊在7小時內陸續救出4名幸存者。大家爭分奪秒,不舍晝夜,與死神博弈,希望盡可能挽救更多的幸存者。
愿災區人民得到救助!
愿各國救援人員和搜救犬,都能平安、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