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于網絡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玩著玩著,手機內存告急,卻不知該發什么樣的視頻。于是,這趟旅程下來,她一共只發了兩條視頻,收入為零。
對此,她自我調侃地說:
“我的旅行博主生涯到此為止了,幾十萬的投入,零收入。”
看到該女子的自嘲,眾多網友給予鼓勵:
“沒事,就當好好玩了一趟!”。
“別氣餒,你這條視頻已經火了。”
圖片源于網絡
成為旅行博主的初衷是什么?
其實,從少年時代起,牛奔就夢想以自由旅行為生,只不過當時還沒有相應的職業土壤和機會。
在牛奔看來,做旅行博主是一種宿命:
“我天生就想這么生活——無拘無束,終日自由探尋世界,發現獵奇的文化魅力。”
他也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逐漸確認這一點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自省歸納,察覺自己的本心和愛好。我確認過,這就是我該有的狀態;在沒過成如此之前,也是在守候、潛伏這樣人生的可能!”
劉海翔則是在2015年成為旅行博主,當時他恰好要走出國門,騎行絲綢之路。
至于做旅行博主的初衷,他總結了兩點。一是向朋友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二是用日記的形式,記錄騎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談到初衷,顏描錦的回答雖簡單,卻直擊內心,“我覺得應該在有限的年華里,去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而旅行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這里所說的前期準備,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長期積累,二是每次旅行前所做的準備。
所謂長期積累,指在成為旅行博主之前,在人文常識和旅行技能方面的積累。
牛奔表示,在做旅行博主前,他先游玩了大半個中國和若干國家。平時,他會抓住各種機會,比如出差之余,去逛自己好奇的城市。
與此同時,牛奔也會在游玩的過程中,以攝影方式記錄任何自覺有趣的東西:
“練習的次數多了,再加上勤于學習,自然能不斷提高技術。”
顏描錦也經歷了學習和摸索的過程,隨著拍攝素材的積累,以及在過程中所學的東西越來越多,才逐漸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你見到的東西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世界太大了,你所知道的東西太少了,所以你得不斷去學習?!?/span>顏描錦如是說。
如果說長期積累是地基,那每次出發前的準備則更像是一磚一瓦地堆砌,既繁瑣,又細致。
對此,身為騎行博主的劉海翔更有發言權。因為騎行,他需要考慮的因素,或面臨的問題就更多。
在他看來,排在第一位的能力是研究和學習。
“比如你要在一個平臺做短視頻,就要去研究這個平臺的規律。而且,你也需要學習如何做視頻——像我的電腦上有七八個軟件,我都會用。”
排在第二位的,是強壯、健康的身體。做旅行博主,工作強度很大,特別考驗體力。
顏描錦說:
“像我們,經常從日出拍到日落,還要拍星空,可能會連熬幾晚,很需要體力。還有,我的攝影包是稱過的,再加上三腳架,得有40斤?!?br style=";padding: 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也就是說,在拍攝的目的地,顏描錦每天負重在40斤以上,并且從早走到晚。
與顏描錦一樣,牛奔也主要拍風景。
在牛奔眼里,排在第一位的能力是文字功底,“因為文字是思想和感受的載體,即便圖片、視頻再精美,也需要文字做魂,這樣才能讓共情的效果加倍,也會讓內容更深邃?!?/span>
其次是前期能力,比如攝影技術。
然后是后期能力,尤其是修圖和剪輯視頻。
最后是戶外能力和個人才藝,“這些屬于加分項。如果想在這個領域大放異彩,可以讓自己更風格化一些。”
作為騎行博主,劉海翔想到的則更多。而戶外能力是他首先提到的一點,“作為一名旅行博主,你需要具備比較全面的戶外能力。”
這種戶外能力,包括路線和行程的規劃能力、突發情況下的應急預案、應對不同地理環境和氣候的能力、風險管控能力。
當然,還包括戶外的急救能力,“比如簡單地處理和包扎傷口,然后能夠獨立離開危險區域,得到相應的救助?!?/span>
由于是騎車旅行,劉海翔還需對自行車進行定期保養,為他的長期旅行提供堅實保障。
除了戶外能力和保養車輛之外,還要在攝影器材方面做好充足準備。
對此,劉海翔介紹說:
“以我的騎行來說,基礎的設備包括航拍機、單反相機、運動相機、全景相機等。有些時候,在應急的情況下,我會直接用手機來拍攝。我們整個戶外的拍攝,經常是在多種設備協同下完成?!?/span>
為保證拍攝的可持續性,準備充足的電池和硬盤也極為重要。“在長期處于戶外的情況下,攝影器材的保養和充電都相當困難,所以需要提前準備足夠的電池和硬盤,來進行備份?!?/span>
“因為你不能人云亦云,”王成說,“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角度去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景物,這樣才能拍出真正屬于自己的作品。”
而劉海翔則表示,在突發情況下的拍攝和記錄,才是最難。
“戶外的突發情況有很強的危險性,”劉海翔說,“如果你是單獨一個人,沒有團隊的話,保護自己就已經很難。更何況,你同時還要進行比較好的拍攝記錄,這是相當不易的?!?/span>
說到旅行中的危險,顏描錦曾寫過一篇文章,名叫《我與死神的七次擦肩而過》,記錄他在海拔4750米的薩普翻車,一邊吸著氧,一邊進行航拍;還有他在墨西哥遭遇搶劫,被當地恐怖分子拿槍頂著腦袋威脅等。
不過,在他看來,做戶外博主最難的并非這些危險,而是倒時差。
“我一年300天以上都在旅行。作為旅行攝影師,最現實的困難,是東半球和西半球存在著時差,日夜顛倒;南半球和北半球存在溫差,季節顛倒?!?/span>
“常年這么飛,普通人難以適應。當然,這么多年過去,我已經練出來,不需要再倒時差?!?/span>
在牛奔看來,做旅行博主,最難的是心態和堅守。
談及這些,他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想獲得粉絲、成為大V,一定要淡定,這個東西是需要耕耘的。”牛奔說,“你可能很會抓熱點、做話題,但并不一定每個‘處心積慮’,都會在市場上迎來爆發。所以要淡定,持續碰運氣。也許你不屑于取巧,只想展現自己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那這種道路,會更漫長且熬人。不要因為連續的平淡反應,心灰意冷?!?/span>
只要你持續產出有價值的內容,且保持良好心態,好的機緣也許隨時降臨。
“幸運輪到你頭上,也是需要機緣的?!?/span>牛奔說:
“如果你的內容是有價值的,那保證頻率、持續產出,你和幸運才會發生交集,才會讓'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
牛奔坦言,相較于普通游客,旅行博主更有機緣接觸到難得一見的人和事、離奇美妙的風景或者節慶儀式的專屬表演等等,“正所謂,‘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結合在一起,更能拓展見識、療愈身心?!?/span>
顏描錦認為,最大的收獲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去了更多的地方,了解到更多的東西;二是可以把中國的元素、文化,甚至是美好的價值觀,傳遞到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在劉海翔看來,最大的收獲則是“一直在路上”的狀態,“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不管是在路上,還是旅行歸來,我都持續在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與此同時,我也可以帶大家一起感受旅途中的風光和人文。這樣的互動,能讓我保持更好、更遠地走下去?!?/span>
對這個問題,盡管每個人的想法和回答不盡相同,但終究是殊途同歸,正如王成所概括的一樣:
“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去見世界,見眾生,見自己。”
在采訪的最后,顏描錦還特別說到,要感謝時代:
“我們這個行當,是互聯網時代催生的一種新興職業,所以必須感謝這個時代,給了我們更多的可能。”
有志于做旅行博主的你們,盤一盤,還差什么?